今天是:   临沂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云平台欢迎您!
防灾减灾宣教
地震后如何应对雪崩
[字号: ] 2016-05-14 新华网   阅读次数:613

尼泊尔25日发生8.1级地震,并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在山区,地震引发雪崩是常见现象,甚至山坡积雪受到轻微震动都可能引发雪崩。面对突如其来的雪崩,人们该如何应对呢?

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的重力“牵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积雪崩塌。中科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曾发现,在坡度40度左右的山坡坡面上,发生雪崩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坡度太大则积雪不易堆积,坡度太小雪层不易滑动。

强烈地震引发雪崩并不稀奇,其实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量都可能引发雪崩,比如人和动物的行走、石块滚落、刮风、轻微震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都有可能破坏山坡积雪脆弱的平衡,导致雪层滑动发生雪崩。雪崩发生时,积雪不停地从山体高处借重力作用顺山坡向山下崩塌,速度极快且冲击力极大,往往将所到之处夷为平地。

在积雪山区,雪崩造成的危害往往极为惨烈,常常造成雪崩地带“全军覆没”。2012年5月,巴基斯坦北部山区曾发生过军营被雪崩掩埋的事件,100多名官兵丧生。登山者遭遇雪崩的地理位置不同,危险性也不一样。如果遇到雪崩的地点正处于雪崩通过区,适当的躲避可能逃离厄运。但如果被雪崩带到堆积区,生存几率就很小。

雪崩发生时,向山下跑反而很危险,因为雪崩袭来的速度远大于逃跑速度,抛弃负重向旁边跑有可能增加生存几率。如果无处可逃,可就近找一掩体如岩石等,并躲在其后面。如果被雪崩的积雪掩埋且无法挣脱时,要减少活动,放慢呼吸,以节省体能。某些应急呼吸装置可帮助遇险者在积雪中坚持几十分钟,还有一些随身佩戴的雪崩信标器能向半径数十米的周边区域发射无线电信号。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75%的人在雪埋后35分钟死亡,被埋130分钟后成功获救者只占3%。身处雪崩现场的目击者是第一时间救援的最佳人选。他们可依据遇险者消失前的位置,观察雪崩停止后暴露在外的遗留物特征,推测人们被埋之处。当然,如果救援者携带的信标器能接收遇险者的信标信号,就对找到被埋者大有裨益了。此后,救援者可用与“洛阳铲”功效相似的探杆进一步查探,并用雪铲多人轮流挖掘。

对雪崩可采取人工控制的方法加以预防。比如对一些危险区域发射小炮弹,或乘直升机投掷爆炸物,提前引发雪崩,并设专人监视、预报雪崩。瑞士、挪威、冰岛、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在容易发生雪崩的地区成立了专门组织,设有监测人员,负责研究雪崩形成的自然规律及预防措施。


相关内容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2016-05-14]
  地面沉降:从城市中心向四周蔓延 [2016-05-14]
  岩溶塌陷:重点地区近年来不断加重 [2016-05-14]
  突发性地质灾害防御 [2016-05-14]
  气象因素与突发性地质灾害 [2016-05-14]
  地灾简易监测方法 [2016-05-14]
  地震次生灾害的防范 [2016-05-14]
  了解地震 [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