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临沂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云平台欢迎您!
防灾减灾宣教
岩溶塌陷:重点地区近年来不断加重
[字号: ] 2016-05-14 中国国土资源报   阅读次数:675

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65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

从全国范围来看,共有14个省(市、区)的69个主要城市存在岩溶塌陷灾害,以南方的广西、广东、山东、湖南、江西、贵州等省区最为发育,且近年来有不断加重趋势。

1.灾害成因

岩溶塌陷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人为活动占主导地位。

自然条件包括地下有隐伏岩溶发育,隐藏溶洞或岩溶通道之上有覆盖土层等,这是岩溶塌陷形成的基本必备条件。在具有此条件下,自然或人为因素才可能诱发。

自然诱发因素包括降雨、地下水自然排泄、地震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坑道排水、疏干及突水、抽取地下水、水库蓄水与引水、工程活动的震动和加载等。岩溶塌陷的分布与地下水活动有密切关系,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岩溶区域,发生岩溶塌陷的几率较大,而抽取地下水又加剧了岩溶塌陷的发生。由此产生的岩溶塌陷数量占总数的47.67%。

本次统计的省区中自然塌陷有406处,占塌陷总数的30.48%;人为塌陷有904处,占塌陷总数的67.87%。

2.如何应对

防治岩溶塌陷可从查明岩溶塌陷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减少人为诱发因素、工程治理等三方面开展工作。

◆ 查明岩溶塌陷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包括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地下岩溶发育分布空间范围、覆盖土层厚度与物理力学性质、岩溶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等,进行岩溶塌陷地质条件区划。

◆ 查明岩溶塌陷人为诱发因素。包括地下水开采对岩溶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地下水补径排的影响、地下矿产开采对地质条件的扰动、降雨及人类废水排放等对覆盖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等,结合地质条件,对岩溶塌陷易发性与危险性进行区划。

◆ 编制岩溶塌陷易发性与危险性区划图件。

◆ 开展城市岩溶塌陷风险评价与防控技术方法研究,逐步解决城市岩溶塌陷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

◆ 开展城市典型地段岩溶塌陷监测,适时掌握城市重要地段岩溶塌陷发育发展情况,便于及时应对岩溶塌陷的发生。


相关内容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2016-05-14]
  地面沉降:从城市中心向四周蔓延 [2016-05-14]
  突发性地质灾害防御 [2016-05-14]
  气象因素与突发性地质灾害 [2016-05-14]
  地灾简易监测方法 [2016-05-14]
  地震后如何应对雪崩 [2016-05-14]
  地震次生灾害的防范 [2016-05-14]
  了解地震 [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