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临沂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云平台欢迎您!
防灾减灾宣教
认识赤潮
[字号: ] 2016-05-14 国务院办公厅   阅读次数:534

一、什么是赤潮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海水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有毒赤潮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

赤潮是一个历史引用名,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其实赤潮不一定都是红色,因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赤潮海域水体会而呈现红、黄、绿和褐等色,如红色中缢虫形成的赤潮呈紫褐色,赤潮异弯藻赤潮呈酱褐色,夜光虫形成的赤潮呈砖红色。

全球海洋中目前已发现的赤潮生物有330多种,我国赤潮生物约150余种。其中浮游植物占绝大多数,原生动物和细菌很少。


二、如何判断某海域发生了赤潮?

判断观测海域是否发生赤潮,通常有两个判别要素,两个要素同时成立方可视为赤潮,二者缺一不可:一是海水改变颜色,二是海水颜色的改变是由高度密集的赤潮生物引起的。赤潮海域海水颜色一般不均匀,颜色改变的水体呈条带状、块状或不规则形状分布在海面。


三、赤潮的成因

赤潮的成因十分复杂,但大多学者认为主要与下列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1)赤潮生物是引发赤潮的内在因素,有赤潮生物的存在是发生赤潮的前提;

(2)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生物快速繁殖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大量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排入海洋,海水中氮、磷、硅等营养盐,水温、盐度、微量金属元素以及维生素类等含量大大增加,导致近海、河口、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赤潮频发;

(3)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海水温度是赤潮生物繁殖的重要条件。天气形势稳定,风力较小、阳光充足、适宜的水温和盐度是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有利条件。海潮流缓慢、水体交换弱,稳定的水文环境条件利于赤潮生物聚集。


四、赤潮的分类

世界沿海国家所发生的赤潮赤潮多种多样,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可分为多种类型。

如依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多少,可分为

1.单相型赤潮(由一种赤潮生物引发)

2.双相型赤潮(由两种赤潮生物引发)

3.复合型赤潮(由两种以上赤潮生物引发)

依据赤潮生物的来源可分为:

1.外来型赤潮

2.原发型赤潮。

为便于公众实施应急防治措施,依据是否有赤潮毒素可将赤潮分为:

1.有毒赤潮

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赤潮毒素或能分泌出赤潮毒素,这类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为有毒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海域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2.无毒赤潮两类

无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不含有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对海洋生态、海洋渔业不产生毒害作用,但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五、赤潮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赤潮的发生有显著的突发性特点,但多发季节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赤潮大多数发生在比较温暖的季节,在各海区发生的时间略有差异。南海海区以3~5月份最为多见;在东海海区,主要发生在5~7月;黄渤海海区,则大多在6~9月份发生。


六、赤潮生消过程分哪些阶段

赤潮生消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起始阶段:存在诱发赤潮的物质条件,赤潮生物密度接近赤潮预警值,表面现象不明显;

发展阶段:赤潮生物迅速繁殖,水体颜色开始转变,稍微不同于周围水体;

维持阶段:赤潮现象出现后至临近消失时所持续的时间,水体颜色较深;

消亡阶段:赤潮现象消失的过程,水体表面出现较多气泡。



七、赤潮的危害

(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状态。当赤潮发生时由于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这种平衡遭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赤潮海域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增高、pH值增高、溶解氧增高、化学耗氧量增高。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导致了海域生态平衡被打破,海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相互间的食物链关系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异常或者破裂,这就大大破坏了主要经济渔业种类的饵料基础,破坏了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正常循环,造成鱼、虾、蟹、贝类索饵场丧失,渔业产量锐减;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鳃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区域性海洋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化学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另外,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可以在贝类体内积累的毒素,统称贝毒,主要有五大类:(1)麻痹性贝毒中毒;(2)腹泻性贝毒中毒;(3)神经性贝毒中毒;(4)记忆丧失性贝毒中毒;(5)西加鱼毒中毒。调查表明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这两类主要的藻毒素污染普遍存在于我国沿海。其含量往往有可能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贝类如果不慎被食用,就会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的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据统计,全世界发生贝毒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现已发现可以累积麻痹性毒素的贝类主要有紫贻贝、巨石房蛤、扇贝等。从蛾螺、蝾螺、马蹄螺及花纹爱洁蟹、颗粒扁足蟹中也曾检出此类毒素。赤潮海域的鱼类,如整条(包括内脏)食用时也应注意有受PSP毒素污染的可能。现已发现可以累积腹泻性毒素的贝类主要有扇贝、中国蛤蜊、沙海螂、贻贝、滑顶薄壳鸟蛤、牡蛎、石房蛤、文蛤等。


八、当发生有毒赤潮时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1)当发生赤潮时,应快速开展赤潮毒素分析,当判定为有毒赤潮时,由沿海地方人民政府决定采取关闭养殖区、捕捞区等措施。

(2)立即对赤潮发生的区域实行禁捕、禁采,加强巡视,防止意外中毒事件的发生。

(3)赤潮发生地人民政府开展鱼贝类食物中毒防治及与赤潮灾害有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加强食用海产品的监督管理,做好中毒病人的应急救治。

(4)加强巡视,禁止该海域的贝类等海产品上市,进行警示以防止人们食用污染海产品而发生中毒,并密切监测该海域生物的赤潮毒素水平。

(5)可科学指导渔民采取切实可行的减灾和防灾措施,如可对赤潮可能波及的范围内的海产养殖生物提早进行转移或收获,以减少损失。

(6)选择合适的赤潮消除方法,如化学消除法、高岭土沉降法、围隔栅法、气幕法和回吸法等物理、化学或生物法消除赤潮。



相关内容

  如何进行天然草地鼠害防治 [2016-05-14]
  什么是有害生物防治 [2016-05-14]
  梅雨季节要防霉菌过敏 [2016-05-14]
  六招灭螨虫安全过夏季 [2016-05-14]
  夏天吃剩菜当心亚硝酸盐中毒 [2016-05-14]
  农业虫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2016-05-14]
  烟粉虱——不可忽视的不速客 [2016-05-14]
  红火蚁的危害及识别方法 [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