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为民初心 托起民生幸福 |
[字号:大 中 小] 2018-02-05 阅读次数:1010 |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济民。2017年,全市民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民政工作硕果累累,市民政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18年,全市民政系统将如何更好地为民、爱民?2月1日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
民政无小事,事事关民生
翻开2017年临沂民政工作的“成绩单”,一串串真实有力的数字令人振奋: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至500元;农村特困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800元。全年为特殊困难群体发放救助金和补贴津贴16亿元。市慈善总会接收捐赠款物3.7亿元,设立基金4000万元,市委书记王玉君同志以个人名义捐款3000元设立慈善微基金。 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各类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同比提高10%以上,共发放各类补助资金5.68亿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21亿元。“八一”期间,我市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优秀代表参加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代表优秀座谈会等系列活动。 退役士兵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累计投入资金2.74亿元,有效落实1.6万余名退役士兵的合理诉求,受到省委督查组的高度评价。严格落实“四公开一监督”阳光安置办法,圆满完成166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安置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多元化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市级以上投入资金1.27亿元,新增养老床位8527张,新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6处、农村幸福院154处;市老年养护院项目进入扫尾阶段,市社会福利院新院项目进展顺利,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全面推进惠民殡葬改革。成功创建“沂蒙惠民殡葬”品牌。全面免除遗体接运、火化、存放、骨灰寄存、骨灰盒、公益性公墓安葬等6项殡葬服务费用,每年可为群众节省1.5亿元。这一经验做法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几十家省级以上媒体报道,被称为殡葬工作的“临沂模式”。省委书记刘家义、省民政厅厅长陈先运等领导同志先后给予批示肯定,省委省政府拟在我市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 新时代,新作为。“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抓重点、强弱项、促转型、守底线,主动作为、扎实苦干、强化担当,奋力开创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市民政局局长孙百迎的一番话道出了2018年全市民政工作的努力方向。
又一幅民生幸福图正在绘就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升扶贫兜底保障能力。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农村低保纳入范围,缩小城乡低保标准比例,加强特困供养机构托底保障能力,优化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衔接,鼓励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健全慈善募捐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慈心一日捐”“情暖万家”“朝阳助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爱心助残”等救助工程。 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处、农村幸福院80处,确保市老年养护院投入使用,力争市社会福利院新院项目完成主体建设;严格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医养结合“两个试点单位”建设,提高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积极性。 严格落实退役士兵权益保障政策,提升服务国防军队建设能力。加快制定出台优抚对象有关优待政策,开展市级烈士纪念设施评定工作,组织好烈士纪念日祭奠、缅怀英烈活动。重视关心退役士兵基本生活,督促有关部门政策落实,抓好专项公益性岗位退役士兵的管理,扎实做好军休干部、复员干部等接收安置工作。 创新机制体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引导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制定救助标准,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四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强化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深入推进殡葬惠民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惠民殡葬改革,降低丧事成本,减轻群众负担,出台改革配套文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设墓穴17.1万个。有序开展区划地名工作。有序推进沂水县、莒南县撤县设市(区)。加强婚姻收养登记规范化建设,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加强对“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继续开展好困难家庭儿童先心病免费手术。 不忘为民初心,牢记爱民使命。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民政工作标定了新方位,赋予新使命,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为理念的全市民政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走在前列”,确保民政事业发展更有方向、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提升千万沂蒙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大美新临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