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民政系统致力破解养老服务“痛点”“堵点” |
[字号:大 中 小] 2019-06-05 阅读次数:1075 |
“自从住进中心敬老院,才算真正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5月30日一大早,郯城县城关镇五保老人孙宪一准时打开电视,收看解放战争题材的老电影,“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睡得香,不用操心,可比在家强多了。” 不是家、胜似家,这是郯城县养老服务工作的理念。去年以来,郯城县为解决特困人员养老问题,专门将全县13处乡镇敬老院整合为3处中心敬老院,新建1处失能、半失能养护基地,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养老机构运营工作托管给郯城县仁康医养结合养护院。目前,该县已有133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受助托养,集中供养率达44%。 郯城县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为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了很好的行动注脚。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养老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共建成使用养老服务设施975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地方留成福彩公益金5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其中市级每年投入资金1500万元;全市共安排各类养老项目建设用地指标1023亩,保障31个养老项目建设;免费培训养老从业人员2.3万余人次。 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扎实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关停、撤并养老院97家,整治合格率达93%。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公办养老机构持续改革,共有16家机构实现公建民营;已建成运营47家医养结合机构,其中4家被确定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7个县区被确定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区。 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但距离“让所有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战略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市民政局督导组在暗访中发现,全市养老服务领域依旧存在农村幸福院利用率低、部分养老机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成为制约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 “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键在于有没有下决心去研究,有没有下功夫去推动,有没有去争取去努力。只要不忘初心、装着民心、抓住核心,就没有破不了的难题。”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百迎说。 百姓关注的痛点,是民政工作的重点。全市民政系统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快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业走在全省前列。 完善政策法规建设,确保养老服务业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目前,我市正积极推动《临沂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立法起草工作,制定出台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等配套文件,建立健全以法律为准绳,法规、政策、标准相衔接的养老服务法治体系。 优化养老服务结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是养老服务的依托和载体,重点培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加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规范管理运营,提高利用效率;今年还将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 强化责任,切实履行政府兜底线保基本职责。针对特困人员养老服务问题,以改善供养机构设施条件为抓手,实施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改造提升工程和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工程,以“双工程”为依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管理运营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真正实现“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机构托管”。 深化改革,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医养融合项目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同时推广应用“互联网+养老”模式,提高养老服务“两台一网”利用率,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今年是市委确定的“改革推进年、工作落实年”,养老服务及殡葬改革、社会救助、基层政权、社会组织管理等各项民政工作能否暖民心、得民意,关键靠落实。全市民政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新时代大美新临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