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发挥子女在孝老养老中的主体作用 |
[字号:大 中 小] 2016-07-09 阅读次数:1052 |
临沂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已达181.9万人,占临沂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6.34%,为全省老年人口第一大市。其中列入贫困人口的30.5万人,占贫困人口的59%。针对贫困老年人普遍身体状况差,劳动能力低,脱贫难度大的实际,临沂市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突出子女在孝老养老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敬老养老工作,走出了一条“子女尽责、集体担责、社会分责、政府履责”的农村老人脱困之路。 全市鼓励各县区根据本地风土人情、乡规民约、经济实力,探索建立完善有本地特色,简单好用的孝老扶贫模式。一是基金引领脱贫法。政府出面设立孝老基金,让贫困老人的子女每月拿出一定数额的赡养费,政府根据数额正比例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子女多尽孝心。沂南县各乡镇财政设立敬老基金,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经济条件好的村集体也拿出部分资金;接受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拓展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实力。以上几块资金统筹使用,按子女缴纳金额给予补贴,子女给老人100元的,补10元;200元的补30元,同时对经济不好又很孝顺的子女给予额外奖励补贴。二是协议赡养脱贫法。弘扬孝文化,强化子女赡养老人观念,用协议的形式确定扶贫效果。蒙阴县推动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定老人赡养基本标准,由村“两委”、养老敬老理事会共同组织,帮助各个家庭成员召开成员会议,在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该家庭实际,达成养老敬老赡养协议,协议明确规定各位赡养人在履行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特别是经济保障方面,原则上每月不低于300元的养老费用,确保每位老年人年收入不低于3600元。三是奖补激励脱贫法。子女孝心越大,家中老人越长寿,用奖励的形式对子女孝心给予肯定,让老人享受更多幸福。蒙山旅游区出台养老敬老方案,对家庭赡养有80岁以上老人的,给予每月一定量的额外奖补,表彰子女孝心,体现政府关心,激励家庭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好风尚。 孝老扶贫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临沂市通过政府引导,让子女、集体、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进来,汇聚多方合力,确保长久发挥效益。在子女层面,组织宣讲,强化子女赡养意识,对子女孝心款的缴纳情况进行张榜公示,对子女的情感孝老情况进行了解登记,充分调动了子女的积极性。在村居层面,着力提高村干部认识,选举成立养老敬老理事会,制定孝老敬老村规民约和赡养协议书,并逐户逐人到贫困老人家里,组织家庭成员协商签订赡养协议书。在县乡层面。在开展较好的蒙阴、沂南、临沭县召开了现场推进会议,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到先行先试的村居学习经验、感受成效,增强工作动力,各级相应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保证工作的迅速推开。在社会层面,强化舆论氛围营造,一方面立足临沂是孝文化发祥地,大力弘扬孝义文化,对孝敬老人的优秀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起到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对捐款人和捐款企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张榜公示,媒体报道,树立起社会爱心人士的良好形象,对捐款的企业和个人授予相应的荣誉,引导更多富起来的企业家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具体工作中,该市倡导成立村级孝老敬老理事会,运作机制采取“村规民约唱主戏,各方力量齐捧场”,县、乡、村三级联动,群众、集体、社会、政府四方参与。坚持子女为主的原则,突出子女孝心的主体地位;坚持普惠式的原则,把所有农村老人都纳入孝老扶贫模式;坚持简便易行的原则,让各项措施易操作、接地气,便于监督管理;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资金按县、乡、村分层使用,监督一级对一级负责;坚持奖惩并行的原则,对正面典型予以物质精神奖励,对扶贫负面例子予以批评教育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孝老扶贫模式推广以来,得到广大群众认可,收到初步成效。一是弘扬传统美德,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孝老扶贫为精神文明建设、四德工程、孝德文化等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抓手,树立了先进典型,约束激励后进,尊老敬老、孝老养老蔚然成风,成为解决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危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二是着眼扶危解困,深化了脱贫攻坚实际效果。在贫困户“回头看”中,通过16个清理退出的标准条件,把子女有赡养能力的老人,全部清出了贫困户范围。但对其中一部分子女不孝顺、不养老的老人,虽然退出了贫困户,但并没有真正脱贫,掉在了“空档”里。通过孝老扶贫,有效引导和激励这些子女承担起了赡养老人的义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700个村成立了家庭养老孝心理事会,其中,415个省定重点贫困村中已有311个开展家庭孝心养老工作。三是倡导村民自治,完善了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政府在具体操作中退到了幕后,把村民自治推上前台,通过村规民约完善农村的社会治理结构。政府处在后台,通过法律底线,通过保障支持,把应该为老人做的民生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这个平台去落实,逐步把村级理事会打造成农村的敬老、爱老、养老综合服务保障组织,有效解决以往政府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四是强化责任意识,推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农村干部,一方面以身作则,在孝老敬老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募集社会资金,管好用好本村基金,优化细化服务,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