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民政"半年报"助力脱贫攻坚筑牢民生底线 |
[字号:大 中 小] 2018-10-31 阅读次数:328 |
8月29日,记者从临沂全市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全面落实兜底保障职责,立足民政职能,有效整合资源,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将符合条件的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发放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补贴和救助金1.11亿元。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我市民政部门认真履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批”重要职责,全市基本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统筹运用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做好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范围,对因病致贫、遭遇其他急难性困难的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确保兜牢民生底线。农村低保标准稳定高于动态调整后的省定扶贫线;将符合条件的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发放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补贴和救助金1.11亿元;为25万低保高龄老人、残疾人、孤儿和困境儿童发放各类补贴1.5亿元。 “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打牢基础、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铁军’。”会议上,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百迎指出。 据悉,下一步,市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形成民政脱贫攻坚工作合力,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确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强化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制度的衔接,全面实现市域内定点机构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健全“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农村留守老年人建档率达到100%;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台账。 “完善孤儿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规范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服务,强化散居孤儿权益保护,加大困境儿童救助力度。”据了解,还将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做好日常巡回救助和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救助,推动建立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寻亲回家。同时,加强婚姻收养登记规范化建设,做好收养评估、婚姻家庭辅导和免费颁证服务。 >>亮点一览 临时救助最低标准提高到500元以上 今年以来,全市社会救助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不断提升,通过配齐工作人员、政府购买服务和公办民营等方式,全市不能自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了27%。专项救助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实现了贫困患者市域内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全市临时救助最低标准全部提高到500元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在乡镇建立了临时救助储备金和小额救助直接审批制度,进一步提高了临时救助效率。 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其中持续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市防灾减灾中心储备了100万元市级救灾物资,被确定为山东省救灾物资储备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目前,已建成县级库5个,乡镇、社区救灾物资储备点71个,储备物资总价值560万元。各级积极进行社会化救灾物资储备的探索,市民政局与16家企业、商场签订了物资储备协议,各县区共签订救灾物资储备协议53份。 全市养老床位达7.6万张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据悉,今年全市新建日间照料中心9处、农村幸福院36处,新增养老床位2375张,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700余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2处,养老床位总量达7.6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6张。开展分级分类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共培训管理人员485人次。 我市民政部门不断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深化医养融合和实施“互联网+养老”,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其中,养老服务社会化方面,鼓励社会资本托管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目前全市共有第三方托管日间照料中心51家、规范运营农村幸福院303家、示范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9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5家。 慈善助学助困助医1.7万人受益 全市福利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面落实低保老人高龄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社会福利制度,共为22万服务对象发放各类补贴约1亿元。在慈善救助方面,抓好慈善助学助困助医等工作,发放款物1961.68万元,救助1.7万人次;在临港区选定2316名困难群众,定期入户访视帮扶;开展慈善助学行动,投入资金100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00名;发放各类援助药品1486盒,价值1680余万元。 殡葬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2017年8月1日起,我市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通过发挥民政服务“三农”职能作用,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推动殡葬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累计投入惠民资金2.2亿元,免除6项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县区公墓建设规划全部完成,建设公益性公墓453处,建成墓穴46.5万个,使用15.1万个。沂水、莒南公益性公墓建设已全面覆盖,其他各县区也不同程度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在“全省深化移风易俗推进殡葬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临沂模式”和“沂水经验”在全省推广,我市殡葬改革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 >>即将落地 多个民生项目获得重大进展 市老年养护院项目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市社会福利院新院项目正按照市政府要求进行选址置换;市殡仪馆火化车间及附属工程项目已完成所有建设许可手续,近日即可开工……今年以来,市民政部门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推进各项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处中心敬老院 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动力,加快建立覆盖全体老年人群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新增护理型床位2000张,8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重点解决农村养老敬老机构存在的规模小、档次低、服务差、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在抓好农村幸福院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实现集约整合发展,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处中心敬老院,年底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低于30%。 年内建成墓穴21.5万个 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服务,将惠民殡葬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年内建成墓穴21.5万个,满足群众近三年安葬需求。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在全市形成文明节俭移风易俗新风尚,进一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