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临沂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云平台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学习宣传慈善法系列解读之一
[字号: ] 2016-08-12    阅读次数:535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一部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我国慈善制度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慈善法的出台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慈善活动、组织、捐赠、服务等一系列内容,为今后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的法律标准。

  关于“慈善活动”

  慈善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一)扶贫、济困;(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三)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四)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六)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慈善法采用“大慈善”界定,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在慈善活动的范围上,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与救助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等传统慈善领域出发,拓展到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新的领域,同时这种基本涵盖“公益”领域的界定,较好地连接了慈善与公益的关系,为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一方面,拓展了开展慈善活动的主体范围。从慈善活动的主体上讲,一个是慈善组织,这是慈善法规范的主要内容;另一个是慈善组织以外的组织和个人。慈善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相关内容

  《沂蒙和谐使者选拔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2019-12-24]
  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 [2019-05-30]
  关于做好2019年度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 [2019-05-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19-05-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2019-05-08]
  山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的通知 [2019-05-01]
  山东省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工作办法(试行) [2019-05-01]
  山东省民政厅 山东省司法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2019-04-25]